【优秀校友】从英语学子到教育逐梦者:21级校友张昱的成长之路
来源:商学院
作者:王世斌
时间:2025-08-24

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;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”——这是21级英语14班校友张昱的座右铭,也是她从校园到职场一路成长的生动注脚。作为班级曾任学习委员,性格开朗、团队协作能力突出的她,不仅在校园里夯实根基,更在实践中锤炼本领,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心怀热爱的教育追光者。

在校时光:以实践筑牢成长底色

学生时代的张昱,始终以“全面发展”为目标,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。作为学习委员,她不仅带头深耕英语专业知识,更积极参与各类实践与竞赛活动:专业项目提升了她的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,社团工作与学生干部经历则强化了团队协作、时间管理等软技能;“双师型”培养模式更让她早早养成“需求导向”思维,懂得将英语专业与实际场景结合。

这些经历并非零散的片段——竞赛中结识的导师、行业社群积累的人脉,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埋下伏笔;课堂外的每一次组织、每一场协作,都转化为她职场竞争力的核心优势,让她在走出校园时,已具备直面挑战的底气。

实习历练:在乡村课堂传递教育温度

“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是心灵的唤醒。”在广河县对康小学的实习经历,让张昱对教师职业有了最深刻的体悟。彼时,她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,将课本上的教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:用情景模拟、英文儿歌点燃学生兴趣,靠互动游戏、小组合作调动课堂氛围;课后,她化身“小老师”,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发音、语法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。

这段时光里,两个瞬间让她至今难忘:单元测试后,内向的学生小蕊因成绩不佳躲躲闪闪,张昱通过单词卡片游戏与她建立信任,两周后,小蕊颤抖着举起手朗读课文,赢得全班掌声;教师节当天,孩子们用彩纸折成小花,歪歪扭扭写下“老师辛苦啦”,质朴的心意让她眼眶湿润。“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个耐心陪伴的细节里。”这次实习不仅提升了她的课堂管理能力,更让她坚定了深耕教育领域的决心。

求职之路:于困境中锤炼从容心态

走出校园的求职路,并非一帆风顺。张昱坦言,她曾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心仪岗位竞争激烈,数百人争抢一个名额,大量简历石沉大海;二是部分企业的项目经验、特定技能要求,与自身能力存在差距。

为摆脱焦虑,她用“行动代替空想”:制定每日求职计划,明确简历投递数量、面试准备重点;拓宽求职渠道,除了招聘平台,还通过校友资源、行业社群争取内推机会;将每一次面试都当作“复盘课”,总结不足后针对性提升。此外,运动、听音乐等方式帮她转移注意力,避免内耗。正是这份“行而不辍”的坚持,让她最终走出困境,找到契合的职业方向。

职业箴言:英语是工具,更是机会的钥匙

回望职业生涯,张昱最想分享的建议是:“别只盯着英语本身,要把它当成打开新机会的工具。”在她看来,背单词、考高分只是基础,更重要的是“用英语学新东西”——喜欢教育,就结合教学方法考教师资格证;对跨境电商感兴趣,就补充外贸知识对接国外客户。

“英语不仅能让你追剧不用字幕,还能帮你读懂英美文化内核;既能让你在课堂上传道授业,也能让你在国际会议上担任翻译、在跨境公司对接业务。”她强调,英语专业锻炼的沟通、写作、逻辑能力,是职场通用的“硬本事”,“学好英语,就像给人生加了个‘国际化Buff’,机会多、视野广,未来才有无限可能。”

寄语后辈:以热爱为灯,赴未来之约

谈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,张昱给出了“学习+就业”双维度的实用指南:

• 学习上:别局限于课本,每天坚持读外刊、听英文播客,多参加演讲、辩论活动锻炼表达;考证以四六级为基础,再结合职业规划考取教资等证书。

• 就业上:别把自己框在教师、翻译岗位,跨境电商、外企市场、国际会议等领域都是英语人才的“用武之地”;提前找实习,多尝试不同方向,才能明确职业目标。

最后,她送上真挚祝愿:“愿你们在校园里怀揣热爱,眼里有光,脚下有路;既有直面挑战的勇气,也有悦纳自我的从容。在试错中探索方向,在坚持中收获蜕变,以自信之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!”

从英语学子到教育逐梦者,张昱用“行则将至”的行动、“不辍”的坚持,诠释了优秀校友的成长密码。而她的故事,也正激励着更多学弟学妹——以热爱为帆,以坚持为桨,在人生的航程中奔赴属于自己的“未来可期”。

审核 / 杨文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