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教学楼旁落叶簌簌,石板路上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。一个身影早已静静坐在角落的木椅上,低声而坚定地读着英语——“I will never give up on my dream...”
她是康新月,英语专业专升本新生。这样的晨读,已成为她开学以来的日常。而她,并不是一个人在这条路上奔跑,今年开学以来,针对英语专业专升本新生,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帮扶工作。令人欣喜的是,截至目前,所有专升本新生已顺利完成三周课程,无一人退学,实现了该专业专升本学生“零流失率”的阶段性成果。这一切,都源于学校始终践行的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文化价值观。

9月7日,学院面向英语专业专升本新生的调研问卷正式发布。令人惊喜的是,短短一天内回收700份有效问卷,参与率高达77.8%,数据清晰显示,超六成学生担心英语基础薄弱、难以适应本科学习节奏,近三分之一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存在迷茫。“这些真实的声音,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”,商学院院长冯煜说。学院迅速依据调研结果制定专项方案,明确责任分工与推进路径,做到“事事有回应、困难有跟进”。

“我不能放弃,老师还在陪我一步步往前走”。这是许多专升本学生的心声。学院自新学期起全面实施“一班一导师”制,由英语系专任教师对接班级,提供学业、职业与心理的一对一辅导,比如大四的董蓉,在导师帮助下已通过专英四级和英语四六级,正冲刺教师资格证和专八、笔译三级。“我不再迷茫了,因为我知道,有人真的在乎我的未来”。“学业跟不上,我们就补学业;目标不清晰,我们就谈职业。重要的是,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、被支持”。英语系副主任张玲娟这样说,课堂分层,赋能个性 “其实我是一个英语‘渣子’,第一次上专业课,我连时态都分不清,同班同学却已经能流畅对话……”专升本新生丁悦曾一度想放弃。为打破“跟不走”“学不会”的困境,学院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推出“分层教学”机制,设立“突破班”与“基础班”,实施动态评估与阶段调整,确保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节奏的环境中学习。

同时,结合学校推行的“课前五分钟演讲”,鼓励学生从“被动听”转向“主动讲”,“虽然站上台还是会紧张,但我知道,我在变好”。丁悦笑着说。线上,学院也依托超星平台同步建设英语突破班与基础夯实班,配备专人答疑、实例解析与即时练习,帮助学生实现“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”。心理疏导,全员守护 学业支持之外,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。由院长、系主任、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心理疏导小组持续关注学生情绪变化,及时介入支持。“院长亲自找我聊天,分享她自己的学习经历,我一下子觉得我不是一个人”。丁悦感慨地说。那些曾徘徊在退学边缘的学生,正是在这样的温暖环境中,逐渐找回自信与方向。“零流失率”背后,是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真正落地。“专升本学生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,他们每一个人,都有声音、有梦想、有困境,也更需要被看到、被接纳、被支持”。冯煜院长表示,“‘零流失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结果,它更代表着我们全程跟进、全方位支持的教育实践初步见效”。

未来,学校还将进一步强化学业过程管理,持续优化职业引导、社会适应与心理支持机制,构建“持续向上、互促共进”的成长环境。
夜幕降临,教学楼灯火依然。办公室里有老师耐心答疑,自习室里有小组热烈讨论。那些曾经忐忑不安的专升本新生,正在学校的守护之下,一步步走向更加明朗的未来。